在被称为“凤凰展翅”的北京新机场工程工地,白恒宏已经驻守了2年多。从杂草横生的“生地”到振翅欲飞的凤凰,拔地而起的航站楼凝聚着他的辛勤汗水,更让他心中充盈着满满的自豪感。
作为北京新机场旅客航站楼及综合换乘中心(指廊)工程项目总承包部经理,白恒宏进入北京建工集团已有20年,从技术员、工长到预算、商务、项目经理,他参建的工程获得过鲁班奖、詹天佑奖以及国家优质工程等奖项。如今,他负责的北京新机场指廊工程,将成为他建筑生涯中又一个“里程碑”。
新机场上“一根针”
白恒宏是北京建工集团中挑大梁的项目经理,主持过朔黄发展大厦、谷泉会议中心等标志性工程。2016年初,北京建工集团中标北京新机场旅客航站楼及综合换乘中心(指廊)工程,他受命担任现场总指挥。
在新机场航站楼建设中,北京建工承建的5座指廊是“凤凰”的“羽翼”,是未来旅客上下飞机必经且停留时间最长的候机区。5座指廊总长1829米,以航站楼中心为圆心,最远端登机口距离不超过600米,步行不超过8分钟。
“从安检口到停机坪,指廊内的部分都归我们建设。”白恒宏告诉记者,5座指廊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,是新机场分布区域最广的工程。工程难点不仅在于技术本身,更在于组织管理。
2016年3月15日,白恒宏入驻只有荆棘杂草的新机场工地。这块“生地”没有任何可利用的设备设施,临时水、电和物料运输均需多方调配。工地上最多时有7000多名工人施工,合理安排好工序和保证吃住行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。
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,管现场、管工人、管工程的白恒宏就是那根“针”。他带头吃泡面、住板房,值夜班、转现场,将千斤重担变为攻坚克难的勇气。
2017年底,航站楼工程迎来封顶封围的重要节点。彼时,指廊工程进度不容乐观,受到雾霾等恶劣天气影响,有效施工时间非常有限。
紧要关头,必须沉得住气!一个清晰的施工组织、管理、激励策略在白恒宏脑海中形成——倒排工期,把月计划分解成周计划,再分解成日计划,并加强生产、质量、安全检查,每天晚上召开协调会,一一解决专业分包遇到的问题,落实进度。每隔一天,无人机航拍一次整体进度,及时调整资源配置。
在他的带领下,历经40多天的攻坚战,让屋面施工进度发生了惊人变化,2017年12月31日,“钢铁凤凰”穿衣戴帽完成了功能性封围封顶。
技术创新领头人
以前,白恒宏建过住宅、写字楼、大型公建,实战经验丰富。然而,航站楼工程不仅涉及民用建筑规范,还涉及铁路系统、民航系统等规范。作为工程总包方,要吃透、搞定施工段地下地上的每一个角落。“干新机场工程相当于干10个普通工程。”白恒宏说。
在这里,需要从头学起的东西特别多。登机廊桥与飞机的连接,旅客平面步道梯设置,拉索玻璃幕墙;5座指廊顶端各植入一座空中花园,供旅客候机时放松;指廊的空调部分需深化设计,把飞机的冷热风空调系统引入候机楼,提高旅客的舒适感。
“挑战最大的是中南指廊。”白恒宏指着施工图告诉记者,新机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。地下有京雄高铁、廊涿城际、新机场线、预留R4线在内的高铁、地铁将并行穿越而过,中南指廊下方需要为他们预留出隧道。
“在这里需要浇筑一道2米厚的混凝土墙。采用传统工序,完成这道墙需要60天到90天,可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40天。要想按时完成,只有采用新工艺。”怎么浇筑?如何控制质量?采取哪种方法?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,采用钢制模板或木制模板都有明显弊端。
经过反复论证,白恒宏带领团队最终采用了定型“木工字梁”整体模板,同时配合钢木混合龙骨搭建结构骨架,利用传感器技术收集各种参数控制混凝土质量。2016年11月28日,3条下穿隧道混凝土浇筑“一次成活”,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。
新机场混凝土主体结构体量巨大,其中的钢筋施工量同样很大,以前钢筋现场焊接靠人工,工人水平参差不齐,很难保证几十万条焊缝精度整齐划一。这一次,他们果断放弃传统焊工现场焊接方式,采用自主研发的可调式钢筋连接器,通过可调丝杆和定制套筒与预留接驳器、钢筋套丝端头的双向连接,大大加快了梁柱接头部位施工进度。这不仅避免了焊接高温容易使钢板变形,确保了施工质量,还将效率提高了1倍以上。
善始善终守门人
与新机场的其他工程相比,5座指廊场地分散,互不相接,沿航站楼巡查转一圈需要走4公里。分散的场地对现场管理团队的考验不仅在于技术经验,更在于体力。
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。白恒宏围绕混凝土主体结构封顶、钢结构封顶、功能性封顶封围等节点目标,组织开展劳动竞赛,充分调动各专业分包、劳务班组和青年突击队的工作主动性,为把新机场建设成为精品工程、样板工程、平安工程、廉洁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“现在还不到松口气的时候,难度一点不小。”2018年,北京新机场的施工任务更加艰巨,白恒宏和他的团队要完成机电安装和精装修,为工程早日进入整体调试和2019年新机场顺利通航创造条件。
与工程前期以混凝土木工为主体的工人队伍不同,内装修机电安装阶段需各种专业公司陆续进场,有效调配水电、油漆、木工30多个工种的施工作业,管理压力更加巨大。每一个插座怎么留,预留管线怎么排好,所有设施不能有棱角……这些细节非常考验施工人员的细致周到。
“将来旅客是否感受到舒适与现阶段施工紧密相关。”为保证工程不留遗憾,他们利用BIM技术,把问题尽量消化在施工之前。同时,白恒宏要求只要有工人施工,管理人员必须到场监督,并坚持每天现场巡查,随时发现处理各专业工序交叉、新技术应用等各种问题。正是这种严防死守保证了工程质量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100%。
雨季将至,这几天白恒宏正忙着在汛前把工地上的排水体系布置妥当。到时候,畅行无阻的屋面排水沟,将引导雨水有序定点排放。
今年年底是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内装亮相的节点。工程渐入尾声,白恒宏如今更珍惜在新机场工地的每一天。“以后很难有机会再碰到新机场这样的工程。现在每天去现场都有一种荣誉感、成就感。”(经济日报·中国经济网 记者 杨学聪)